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药资源中心2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日-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举行,集中展示了我国“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药资源中心牵头完成的“中药珍稀濒危资源生物技术保护与产业化”“基于‘拟境栽培’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2项成果亮相成就展。


1.png

成果一:中药珍稀濒危资源生物技术保护与产业化

完成人:黄璐琦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模式获取中药材替代资源,是解决我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日趋枯竭与市场需求强劲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野生中药材濒危评价标准的提出,为药用植物濒危情况进行准确评价、确定药用植物优先保护权及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细胞或不定根资源库提供依据。在上述标准指导下,定量评价了98种代表性药用植物受威胁程度,并对其濒危情况做出判断。

药用植物细胞与不定根定向诱导创新理论的提出,实现了快速、高效筛选细胞系和不定根,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已获得7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高产稳定细胞系或不定根,且每年递增5-10%,建立了国内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细胞与不定根资源保藏库,共保存1.7万余份高产稳定细胞系或不定根。

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吨级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和不定根生物反应器,以雪莲、人参细胞系及不定根为原料,建立中药健康产品研发策略,获批了国内首个且唯一的药用植物细胞新资源食品原料,实现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雪莲、人参细胞或不定根资源的规模化生产,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png


成果二:基于“拟境栽培”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

完成人:郭兰萍

生态农业是目前国际社会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由中药资源中心郭兰萍研究员牵头的研究团队围绕着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入,在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军地位,并推动中药生态农业成为全球生态农业中最有活力和前景的新领域。

团队首次提出基于“天地人药合一”和“逆境效应”的中药材“拟境栽培”生态种植理论,突破了传统中药材生产种植模式。重点提出了药用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策略及道地药材“拟境栽培”的技术内容、难点和关键点。2018年,郭兰萍研究员提出了“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中药生态农业宣言,引领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有序开展。同年,团队荣获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

团队率先开展了中药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收集并整理了三七、人参等100余种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评估体系,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估;制定并颁布了55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培训农民300余万人次,指导示范和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200余万亩,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方法与技术保障,极大地丰富了国际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中药资源中心作为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以及科技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研究、中药分子鉴定、中药资源区划及遥感监测、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土壤微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