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

一、基本情况

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中医局的统一指导下,研究室负责人黄璐琦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以道地药材的鉴别及评价、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研究、道地药材生态学研究、道地药材保护及生产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药道地性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研究道地药材的鉴别特征,寻找其道地性形成机制,并进一步研究绿色道地药材的生产方式,可持续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道地药材。

二、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道地药材多学科交叉平台。实现了部分药用天然产物的异源生产,构建了道地药材多学科交叉鉴定平台,从群体遗传学水平揭示了不同道地药材栽培的起源中心和多样化中心。

(二)获得首个中药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选择人参属等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围绕中药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及形成机理,从物质基础、作用功效及遗传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入手,系统解读中药道地性的自然属性、物质属性和药物属性的科学内涵及相互联系,提出中药道地性表现为道地药材“优形”、“优质”、“优效”的特征。

(三)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团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从200种道地药材的文献整理入手,系统梳理了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和品种变迁,系统比较道地和非道地药材在化学组成及含量,遗传背景及环境因子方面的差异,提出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理论。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全面推进了道地药材国际、国内标准研制。制定了《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中医药-中药材二氧化硫测定》等7项ISO标准及800多项中药材团体标准,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中药标准体系。相关成果荣获获ISO/TC249突出贡献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团队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负责人黄璐琦研究员,带领团队系统开展了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和中药材鉴别新方法。由研究室负责人牵头的“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获得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该研究室核心研究人员已有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长江学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团队研究人员专业包括中药学、植物分类学、资源环境学、中药栽培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道地药材形成机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四、研究方向

(一)道地药材鉴别及评价。利用性状、显微及遗传物质DNA的差异并结合代谢组学方法系统研究植物及动物类道地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二)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研究。揭示道地药材多基因在环境因子作用下的互作及微进化。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所得的各种信息,研究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三)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在维持中药农业生态平衡、促进中药材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理论和技术集成示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