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遥感监测与区划重点研究室

一、基本情况

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中医局的统一指导下,郭兰萍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围绕中药资源监测与评估、中药生产区划与生态种植两个研究方向,分别开展了中药资源监测技术、中药材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和中药材品质区划模型、重点中药材生产区划等研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中药材面积遥感监测方法、田间信息监测装置等研究成果提高了中药资源监测能力和水平;《中国中药区划》专著和一系列中药资源区划文章的发表提升了区划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成果

(一)建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中药资源,将移动互联网、GIS等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实现了中药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的填报、处理与分析。

(二)初步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通过对吉林抚松县人参,云南文山州三七等品种种植面积的监测,研究了中药材遥感自动识别和提取技术。进行了基于气候环境的冬虫夏草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三)建立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智慧中药资源监测系统。基于国内自主遥感卫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种植中药材进行动态监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系统。

(四)《中国中药区划》出版和中药区划专栏文章发表。构建了中药区划指标体系,明确了选取中药区划指标的方法和原则,为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梳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五)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技术支撑。将3S技术及研究成果应用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遥感及空间分析方面的技术支撑。

三、团队情况

研究室负责人郭兰萍,岐黄学者,作为中药资源监测及评估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最早提出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最早实现了基于次生代谢产物的中药区划研究。

郭兰萍研究员牵头的“道地药材生态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获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坚持“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原则,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不断完善相关科研工作。团队中有中药资源遥感监测及区划相关后备学科带头人8名:杨光、李军德、史婷婷、朱寿东、张燕、张小波、池秀莲、王铁霖。核心研究团队已经有15人,力争形成规模达到30人的合作团队,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员来重点研究室开展相关研究,在中药资源遥感和区划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研究方向

(一)开展中药资源生产区划研究,为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提供方法和思路;

(二)研究基于无人机和高光谱的遥感监测技术,提升中药材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能力;将卫星遥感和地面遥感相结合,开展中药材长势、水肥条件变化、病虫害等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三)扩充和完善珍惜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进一步细化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四)升级道地药材栽培信息服务平台的指标和数据质量,促进中药材精细农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