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药学重点学科(培育)

一、基本情况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的鉴定、质量的形成、中药资源保护与生产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分子生药学学科着眼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立足于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具有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巨大空间。自1995年黄璐琦院士首次提出至今,已成为一门研究方向稳定、技术水平领先、理论思想创新、学术影响广泛、学科队伍合理的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分子生药学教研室,目前全国已有40余家高等院校或研究生院开设分子生药学相关本科或研究生课程。2012年分子生药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重点学科(培育),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2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设置分子生药学二级学科(学科代码:1008Z1)。

二、研究成果

学科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包括“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以及“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培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本学科将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相结合,发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分子生药学技术方法,其中蛇类饮片PCR鉴定方法成为首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中药分子生物学检查法;提出中药合成生物学策略,在丹参酮、人参皂苷等复杂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生物技术保护模式,并建成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细胞保藏库。

学科建设期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5项,取得科研成果奖9项,申请发明专利91项,授权发明专利36项,转让或转化专利20余项。在国家级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5篇,出版专著11部。

三、团队情况

目前团队由23人组成,35岁以下1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8人。学科骨干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领军科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学术带头人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建立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稳定的学术梯队,学术队伍结构日趋完善。

四、研究方向

分子生药学学科始终以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科技前沿技术为动力,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国际化需求为核心,现阶段主要围绕4个研究方向,分别为“中药道地性的遗传成因”,“中药分子鉴定”,“中药种质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以及“中药生物技术新资源及其产品研究”。